王艮仲——浦东王
1903 ~ 2013

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,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,中国民主建国会深受尊敬和爱戴的老一辈会员。生于江苏省南汇县(现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)。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。抗战期间,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议,江苏省农民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和省行襄理,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长等职,在沦陷区开展对敌斗争。抗战胜利后,创建中国建设服务社,并任理事长,后任上海剧艺社理事长,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,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参事、国务院参事,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、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,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理事会名誉副理事长等职。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,先后任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,第二、三、四届中央常委、副秘书长,第五、六届咨议委员会副主任。

叶企孙——中国近代物理学主要奠基人
1898 ~ 1977

叶企孙,上海市人,杰出的物理学家,教育家和我国近代物理的最主要尊基人之一,中央研究院院士,中国科学院院士。1918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。去美国留学,1923年哈佛大学博士。回国后,先后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、理学院,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。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、系主任,理学院院长,校务委员会主任(即校长),中央研究院总干事(相当于中科院常务副院长),西南联合大学教授、理学院院长,北京大学教授,自然科学史研究员等职。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在20世纪上半页中国物理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中,居功至伟。中国科学院的50多位院士,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位获得者的半数,均先后接受过他的培养和教育。他负责清华留学考试,高瞻远瞩,根据国家科技远景发展,提出急需的学科,选拔人材。钱学森大学毕业时,叶企孙把以往的铁道机械改为航空机械,引导了钱兴森进入航空学科。叶企孙是伟大的爱国者,在抗日战争初期,组织输送一批爱国青年到冀中抗日根据地,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。

冯奇——中国著名演员
1924 ~ 2015

自幼生活在北平城中心,时常受到京剧等文化艺术的熏陶,并不时作为票友登台演出。19岁开始从事话剧艺术,先后加入长春大同剧团、上海艺人旅行剧团、上海实验话剧团,出演《日出》、《雷雨》、《秋海棠》、《原野》等多部经典话剧。1948年起,从事电影工作。在长达五十余年的电影生涯中,冯奇老师先后参与了《斩断魔爪》、《铁道游击队》、《红色娘子军》、《阿诗玛》、《舞台姐妹》、《新十字街头》等60余部电影的拍摄,把一个个身份、职业、年龄、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演绎得维妙维肖,各具特色,亦正亦反,被同行称为“玩得转黑白两道”。2008年8月,冯奇老师被授于第十届中国电影艺术学会奖(金凤凰奖)特别荣誉奖。《舞台姐妹》里他扮演的那位老艺人口中的“认认真真唱戏,清清白白做人”的台词,正是冯奇老师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。

杨可扬——中国版画泰斗
1914 ~ 2010

杨可扬,曾从师马达学习木刻。四十年代初,与郑野夫等在浙江丽水、福建赤石一带,从事木刻运动与抗日救亡工作。1946年以来,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活动,曾任《时代日报》副刊《新木刻》编辑。1949年以来主要从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。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、编审,《版画艺术》主编。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,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藏书票研究会艺术顾问,上海版画会会长。擅长版画。

邵克萍——中国新型版画代表人物
1916 ~ 2010

邵克萍,是中国新兴版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。他历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上海版画会副会长。上世纪40年代,邵克萍开始木刻创作及参加中国早期木刻运动。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,从生活中获取灵感,又把这种灵感转化为画面,表达对祖国与人民的挚爱。代表作有《百万雄师过大江》、《侵略的罪证》、《捡到五分钱》、《鲁迅画像》、《可爱的祖国》、《田野》等。

傅雷——中国翻译巨匠
1908 ~ 1966

傅雷,字怒安,号怒庵,我国著名的翻译家,正值的作家,严谨的艺术理论家、评论家和教育家, 190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周浦镇渔潭乡西傅家宅(现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王楼村五组)。傅雷早年留学法国,专供艺术评论,对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心画论造诣颇深。上世纪四十年代始,从事文学翻译工作,一生译作宏富,翻译了如巴尔扎克、罗曼·罗兰、伏尔泰等法国重要作家的作品,数百万字著译成为中国译届备受推崇的范文。他多艺兼通,在绘画、音乐、文学等方面皆显示出独特的、高超的艺术鉴赏力。六十年代后,傅雷以其研究与翻译巴尔扎克著作的卓越成就,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员。他曾当选为第一、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,先后担任政协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,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、书记处书记等职务。傅雷一生为人坦荡,秉性刚毅。文革初遭受迫害,1966年9月3日与夫人双双愤而弃世,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人格的尊严。

熊大缜——地雷战之父
1913 ~ 1939

熊大缜,出生于上海,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。193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,兼理学院院长叶企孙先生助手,参与清华南迁工作。1938年4月,熊大缜放弃赴德留学的机会,参加八路军,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技术研究社社长,领导研制烈性炸药、地雷和无线电设备,积极从事抗日活动。1939年4月,熊大缜被冀中军区锄奸部以“国民党特务”罪名秘密逮捕并遭迫害,1986年8月20日,中共河北省委为熊大缜平反昭雪。“苍天有正道,人间有真情”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际,恰逢熊大缜诞辰102周年之时,纪念碑在诸多有识之士的奔波下落成于海港陵园,与恩师叶企孙先生相伴长眠。